順 德 印 像 彭 邦 日前,應中國攝影在線,順德文化藝術發展中心之邀,到順德參加《順德國際攝影展》。 整個展覽館的建造以及展場的設計,令我驚訝,近年去過不少展館,這里是我見過最好展覽場所之一。 德懿藝術館的掌門人阿榮接待了我們。這個年輕人,他還掌管著其他幾個場館,近年來,幾個場館展覽沒停過,包含書法,攝影,美術,民間藝術.藝術講座等等。我以為他是負責這里文化旅游部門的官員,后來才知道他不是吃國餉的。 我問他,搞展覽有收入嗎,他說,“前幾年都貼錢搞展覽,近年,政府給展覽項目補貼,所以運作越來越正常,展覽也越來越多了”,在當下拜金主義還沒有完全收斂的情況下,這里還有這樣的年輕人?我有點疑惑,不過,他的答案是:“我是順德人,是順德養育了我”。三言兩語的純樸,透析出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感動了我,也許會感動所有的人。 我站在他會所的平臺花園,眼下是一湖清水,這湖連著河,這河連著海。湖的秀美,河的流淌,海的壯闊,一張張都是精彩的畫面,一個個都是動聽的故事,順德的水養好魚,一樣養育這一方驕子,這也許就是號召和凝聚攝影人的魅力所在。 我從未去過順德。在我的印象里,這里出廚師,還有樂從的家具。中國有句成語“好吃懶做”,順德人如此癡迷研究吃,那里的人到底有多“懶”? 名人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 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順德,一樣的,來了,看了就明白了。其實順德人并不“好吃”,更不“懶做”。這里吃的積淀,泛起的是一種文化現象。正是因為順德人勤勞,才衍生了這種吃文化,折射出來的是一種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 現代都市的“后花園”,是這里的一個雅稱。這里干凈的讓你羨慕和妒忌。給了不尊重公共道德的人,一種很強的窒息感,受點這樣的委屈,喚起的是對這個文明社會的尊重和熱愛。 嶺南文化的熏淘,傳承和培育,因而使這里可攝,可畫,可寫,可唱,可讀。如宋代畫家郭熙所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為得.........”。 當下,攝影已經是社會實踐的一種現象,已經不單純是一種對型態的記錄,更貼近社會,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份。由此,順德攝影事業的發展足以見證這一點。 順德的攝影人,或許改變不了順德,但是至少可以改變人們對順德的看法。 開明的政府,聰明的順德人,文明的社會,給了順德更美好的明天。 希望攝影人的夢,可以在順德變為現實。 寫于香港哈蘇攝影工作室 2013--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