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深處,天地泊云。最近什么事都與那叫“曉紅”的有點牽掛…… 我不知道,為什么自己今生今世會跟那么多“曉紅”聯系在一起,剛開始的是個同學紅,然后便有了算命紅、知己紅。最后,就連自己在電視臺拍攝的專題片的制作者也叫CC曉紅。當我拿到那部專題片時,差點笑出了大牙…… 在我現在這個角度去回顧:連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今生會與那么多“曉紅”處在同一時空位置,并即將與之共同生成的歷史之間是種什么關系,到底是何種因緣,等等這些確實是件頗難闡釋的事情。當然,在活著的時候是不可能去清點這些活著的遺產。只是覺得“曉紅”這種名字確實是“土”,土得出色出彩,一想就知道其老爸不是文化人且多是政治投機者。與我翔兄一名真有點"雅"和"俗"的對立的味道,耐人尋味…… 我向來自認古典,同事叫我“老”人、大“老”。而古典中的藝術就是側重于神性的,而現代的藝術側把人性放在核心的。而我們現在的“現代人”呢?我老是回憶,為什么我的第一個同學紅,她在我結婚的之時,居然說我從來沒有跟她表示過,我不得不承認她的古典加經典。正如古典藝術的中的“天命”觀,西方的文化的基督教思想也不外如此……。這讓我想起了作家協會主席鐵疑的婚姻,冰心“老”人讓她“等”,“不去找”。所以,她終于在她50歲的時候等到了意中人。這如同在觀賞一出“后”古典藝術的新故事。這就古典藝術最大的特點,你會很容易地發現強大的宗教思想基礎(天命觀)的存在,以及個人情感的缺憾;仡^看看藝術史,這個格局持續到大約100年前。 前天與同事一班人去金煌蹦DISCO,突然有朋友問我。怎么藝術家也喜歡這個?駭然一驚,自己什么時候成了藝術家?我覺得,俺比起站在我面前跳熱舞的辣妹們,她們的情緒發泄其實更符合當代藝術的欣賞性。赤裸野性的發泄在搖滾樂里得到了充分的放大。在現代的藝術里我們很容易地感覺到個人力量的放大,且這種放大是全面的。對此我十分的好奇……,因為我無知。所以,我又認識了算命紅、知己紅、電視紅…… 向曾經走過的、正在陪伴的、即將認識的:我生命中的、大大小小的、“曉紅”們致以崇高的敬禮!也許,有人會說:這又是一種天命觀。但我說不是,我欣賞的是一種現代個性的重新認識觀…… 晚上,閑來無事。用搜索軟件搜了“曉紅”一名,大吃一驚這世界里充滿了各色各樣、各自精彩的“曉紅”,紅得一塌糊涂……,幸好我不必去理會她們,我只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這滿是“紅的世界”。 因為我只在乎我以及與我有關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