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身份》文 | 藏策編輯 | 柴柴作品 《身份》簡介:“身份”是當代攝影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的身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被社會所塑造的,所以我拍攝這一主題的思路,不是按照既定的社會成見去拍不同的人群,而是 ...
提到“現實主義”,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以往關于現實主義的討論,都是以真/偽的語義二元對立來展開。能否“反映生活的真實”,被當作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仿佛文本真的能如鏡子一般地“反映”出“現實”來。后來對這 ...
美國藝術批評家布萊恩•沃利斯在其主編的《現代主義之后的藝術:對表現的反思》一書中說: 對當代藝術和批評的任何理解都有必要與對現代主義的考慮結合在一起,因為現代主義是一種文化標準,即使到今天它仍 ...
著名攝影理論家藏策,受法國政府之邀,在阿爾勒攝影節上做了《從巴特到“元影像”》的演講,得到了國際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女士們先生們:諸位好!我是來自中國的藏策,我在我的國家,在漢語的世界里,一直繼續著羅蘭 ...
圖/文:藏策瑞士的著名藝術評論家沃夫林在《藝術史的基本原理》一書中,將藝術風格作為藝術史的研究目標,并將藝術風格設想為一種時代風格、民族風格與個人性格的表達,認為個人性格、時代精神和民族特征是決定個人 ...
臧策西方智慧偏重“腦”,東方智慧偏重“心”。 “腦”的發展帶來了人類的開化,促進了理性和科學的進步,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啟蒙意義。西方智慧并非不關注“心”,事實上西方人對于心靈的探索,在現代文明中也是一 ...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攝影系 整理——張曉晨 2013年5月27日 鐘建明:今天請到張舒予老師、藏策老師來南藝和研究生們見面,實在是榮幸之至!今天我們將探討關于攝影本體的問題。攝影是一種語言,我們三人在此問題上已 ...
一、詩人?小說家?藝術家? 寧肯曾經是個不錯的詩人和很潮的散文家,現在當然更是小說家了。但我以為,在骨子里,他其實是個藝術家。詩人也好,散文家也好,小說家也好,其實都是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N種面相,或者 ...
藏 策 一 開宗明義,上圈組這個項目,是繼“濟南國際雙年展”之后,“元影像理論”的又一次重要實驗,具有標志性意義。 “元影像理論”中最重要的三個的核心理念,就是回歸東方智慧,回歸本心 ...
1、“有為法”的說與不可說 王征: 很多人問我“元影像理論”的具體細節,我說不清楚,還是你把他說細點。 藏策:元,首先是更高一層的意思,元影像也就是“關于影像的影像”。就像元語言是關于語言的語言,元理 ...
藏 策 一 上圈的景觀,印象最深的竟是月夜。住上圈的日子,北京正遭遇十面“霾”伏,上圈這里卻風清日朗,仿佛霧霾只是一種傳說……尤其到了夜晚,明月高懸,滿天星斗。月亮大得讓城里人覺得有點不真實,星星離你 ...
三、關于“元影像” 1、“有為法”的說與不可說 王征: 很多人問我“元影像理論”的具體細節,我說不清楚,還是你把他說細點。 藏策:元,首先是更高一層的意思,元影像也就是“關于影像的影像”。就像元語言是 ...
不可說的言說(二) 二、到底什么是“攝影本體語言”? 1、弄不清本體,如何回歸? 王征:這兩年,許多人都在強調攝影回歸影像本體的重要性。去年我們做的《像說》,你,還有劉樹勇、李樹峰、潘科,也都談 ...
前些日子劉華斌給我來信說:我是一純業余愛好者,09年開始購買第一臺數碼DC機,一年后換拍膠片,直到如今。兩年前有幸得到一本您編寫的書(《攝影網址手冊》),在您的指引下瀏覽了不少名家大師的網站,受益匪淺。 如 ...
再次訪問藏策,就是希望繼續深究影像本體問題。去年我主編的那本以攝影批評家的訪談為主體的《像說》,主要強調的是影像回歸本體的重要性。責任編輯王妍峰總結得很好,劉樹勇從影像本體出發,以“刀子的制作和用處” ...